【熱點觀察】
作者:虞華君(中國計量大學公共文化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副教授)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一起抓。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新起點上,培育文明鄉風,建設美麗宜人、業興人和的社會主義新鄉村,文化藝術應當發揮其應有作用。

藝術鄉建助力僑鄉山村華麗轉身。新華社發
文藝為鄉村全面振興鑄魂
日前,2022“農民喜愛的百種圖書”正式向社會公布,共有30種政經類圖書、10種科技類圖書、20種醫衛生活類圖書、20種文化類圖書、20種少兒類圖書入選。該活動旨在為農民群眾提供豐富的精神文化產品,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凝聚精神力量?;顒蝇F場還揭曉了20位來自全國各地的2022“鄉村閱讀榜樣”,其中既有致力于推廣農村少兒閱讀的志愿者,也有農民作家、基層干部和農家書屋管理員,通過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引領鄉村閱讀風尚,在廣大農村營造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濃厚氛圍。
鄉村振興離不開文化的引領,作為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鄉村文化振興既能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哺育和支撐,也是推動鄉村實現全面振興的路徑和抓手。作為鄉村全面振興的鑄魂工程,鄉村文化振興能夠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持。
文化藝術為鄉村全面振興鑄魂應從兩個方面著力:
一是通過鄉土文化保護、利用等工作,深入挖掘優秀傳統農耕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繼承發揚優良傳統,傳承利用鄉村傳統文化,重建鄉村文化自信。從這個角度講,廣大文藝工作者在鄉村留下的印記、作品,被貼上鄉土社會標簽的民間文藝等都是值得挖掘和利用的文化寶藏,它們在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和公共文化建設方面的價值應當引起重視。
二是通過文化教育、文藝滋養等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弘揚主旋律和社會正氣,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改善農民精神風貌,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為鄉村振興注入精神能量。從這個角度講,首先要利用農家書屋、鄉村圖書室、鄉村活動中心、鄉村文化廣場等文化基礎設施,豐富群眾文化活動,為廣大農民提供高質量的精神營養,用潛移默化的力量提振群眾的思想境界和精神狀態;其次要利用送戲下鄉、送歡樂下基層等文藝惠民演出,送文化、“種”文化,讓群眾在視聽享受中接受新思想、新理念、新觀念的洗禮。

農民畫畫家在寫生。新華社發
文藝激活鄉村發展動力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建設典型案例名單,北京市順義區高麗營鎮入選其中。高麗營鎮是遠近聞名的戲曲之鄉。在高麗營鎮高麗營一村,為傳承發揚民俗傳統文化,專門組建了評劇隊伍、“愛曲社”評劇團,每年開展戲曲專場巡演;為豐富百姓精神文化生活,組建剪紙、廣場舞、模特隊等多支隊伍,定期組織文藝會演和“愛泥塑”“水拓畫”等手工制作活動;為激發文化振興的內生動力,組織開展讀書會、好書分享、觀優秀影片等活動,這些舉措有利于擦亮文明振興“新底色”,激活產業振興“新動能”,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鄉村文化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資源,是鄉村振興的文化生產力,通過不斷豐富鄉村文化內涵,讓鄉土文化溫潤鄉村“精氣神”,能夠激發農村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活力,通過對鄉村文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還可以形成獨具特色的文化產業,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近年來,隨著非遺保護工作的開展、文旅融合的發展,各地在鄉村建設中積極挖掘文化動能,闖出一片天地。比如,在一些少數民族地區,利用民俗表演、非遺體驗、民族服飾展等打造精品旅游路線,帶動了地方文化產業的發展;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邊的鄉村,則依托文化資源優勢打造文化街區,同樣取得了不錯的收益。但是,在民間文藝資源的轉化中,模式化、類型化的問題也理應引起重視。如果只是一味地模仿照搬,不僅不能激活文化資源,發揮其在鄉村振興中的獨特價值,還有可能對文化資源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因此,在吸取經驗、規避問題的基礎上,讓鄉村文化資源在既順應發展又保持其特性的基礎上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應是未來方向。正如“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建設典型案例所呈現的那樣,河北省保定市曲陽縣“千年石雕托起百億產業 民間文化繁榮鄉村發展”、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民間藝術點亮鄉村 民俗文化助燃紅色旅游”、湖南省常寧市“版畫藝術創新 引領鄉村產業振興”,立足文化資源,打造文化名片,它們依托自身富有的鄉村文化資源,激活鄉村發展內在動力,實現了經濟、文化的雙豐收。相信隨著“藝術+互聯網”“藝術+科技”“藝術+文創”等跨界融合的新型鄉村產業興起,更多鄉村將會形成“一村一品”的特色優勢,不斷激活鄉村發展動力,最終走出一條文化致富路。
文藝“點亮”鄉村新風貌
11月20日晚,“中國文學盛典·魯迅文學獎之夜”在中央歌劇院盛大啟幕。本屆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品中,不少作品直接聚焦鄉村。比如,蔣巍的《國家溫度》和歐陽黔森的《江山如此多嬌》兩部報告文學獎獲獎作品,作者通過深入細致的田野調查,從不同角度講述山鄉巨變故事,見證和感受中國人民脫貧攻堅的偉大壯舉,記錄和反映廣大鄉村翻天覆地的變化,用文字帶領廣大讀者走進美麗新鄉村。
近年來,廣大鄉村正在發生著前所未有的變化。走進鄉村,自然美、藝術美盡收眼底。今年6月,正值豐收時節,河南省封丘縣推出的特色藝術麥田劇場驚艷了很多觀眾。封丘縣文藝工作者深入田間地頭,探索文藝與鄉村的融合,藝術家與農民共同描繪出一幅勞動人民喜悅豐收的美好生活畫卷,為鄉村增添了“文藝范兒”。而在西安市鄠邑區石井鎮蔡家坡村,借著關中忙罷藝術節的東風,村子里簡陋的土墻被重新設計,色彩斑斕的花朵昆蟲和村子里有突出貢獻村民的畫像一起,在村道兩邊成了村子的“顏值擔當”,藝術氣息撲面而來,村莊仿佛被點亮了一般,更富、更美,也更雅致。
一花一世界,一墻一風景,藝術鄉建正在廣大鄉村掀起一股潮流。除了藝術墻繪對鄉村的點綴甚至改造升級,廣大文藝工作者還積極在廣闊鄉村開辟創作“戰場”、展覽空間,把更多藝術作品帶到鄉村,既為鄉村增添生機與活力,為人民群眾送去精神食糧,也在下鄉過程中尋求新的創作靈感、化學反應。
如今,越來越多的文藝工作者主動奔赴祖國的四面八方,走進鄉村火熱生活,把鏡頭和筆觸對準美麗鄉村,用不同的文藝形式反映山鄉巨變、鄉村新貌,展現鄉村振興過程中萬眾一心向未來的昂揚斗志,展現百姓滿滿的收獲感和幸福感,并在此過程中催生新的社會動力。文化藝術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將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光明日報》( 2022年12月14日 13版)
來源:光明網